【资料图】
5月6日,英国新君主查尔斯三世将举行加冕典礼。
这位查尔斯三世就是曾经“待机”70年的查尔斯王子,三岁时随着母亲伊丽莎白二世登基成为王储,2022年9月10日宣誓登基,确定王号为查尔斯三世。他的全名为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(查尔斯·菲利普·亚瑟·乔治),原本可以从中任选一节做王号,也就是说,他可以叫查尔斯三世(Charles III),也可以叫菲利普二世、亚瑟一世或者乔治七世。最终,查尔斯选择了像已故母亲一样使用自己的教名作为君主头衔。
有“三世”自然得先有一世、二世,没错,英国历史上有Charles I(1600-1649)和Charles II(1630-1685),但中文分别叫查理一世、查理二世,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的嫡长子。这两位君主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人物,在中学历史课本里有记载。
Charles是英语里的常见人名,“查尔斯”是其规范的中文译写,所以现在的英国国王在超长“待机”岁月里一直被称为“查尔斯王子”( Prince Charles),登基后以Charles为王号则称“查尔斯三世”,这是顺理成章的事。那么,历史上的Charles国王为什么叫“查理”呢?
倒查来看,“查理”对应的英文名是Charlie,它是Charles的昵称。当年把Charles译为“查理”的依据似无可考,但不排除误用了昵称的可能性,又或者是中国不同地域方言发音使然。在中国近代史上,随着与西方的往来日益密集,中国知识分子在引介西方知识的时候常要提及外国人名地名,但其汉字拼写尚无任何规则,与实际发音落差巨大的现象比比皆是。梁启超在1902年的《论自由》一文中提到Charles I,将其名字译为查理士:“一六四九年,英民弒其王查理士第一,行共和政。”
同样是Charles,历史上译为“查理”,现在译为“查尔斯”,体现的是译名从混乱走向统一的过程。
历史君主的译名与现代规范译写有别的现象并不鲜见。例如,英法西德等多种文字里的Frederick中文译写均为“弗雷德里克”,但用于公元12-19世纪欧洲历代王侯、君主的名字则译作“腓特烈”,比如著名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(1712-1786);Ferdinand按现如今的译名规则译作“费迪南德”(英德荷西)或“费迪南”(法国和丹麦),对公元15-19世纪欧洲诸国的历代皇帝和王公则译作“斐迪南”。(仁客)
标签: